专家:进一步提升重大基础设施的韧性已成为现实需求
□记者 李荣 上海报道
11月19日在沪召开的专家重重大基础设施韧性国际工程科技战略高端论坛上,业内专家认为,进步基础进一步提升重大基础设施的提升韧性,已成为现实需求。设施
中国工程院三局局长高战军等专家说,性已现实需求基础设施是专家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进步基础国内各地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提升交通、设施能源、性已现实需求水利等基础设施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专家重有力保障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基础面对新型基础设施发展新要求,提升“韧性建设”应运而生,设施成为21世纪城市化进程的性已现实需求关键词。因此,应围绕“重大基础设施韧性”开展研究,全面认识和解决该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提升重大基础设施韧性水平,最大限度减轻灾害风险,助力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事业发展。
国际工程科技战略高端论坛是中国工程院打造的知名学术活动品牌。论坛围绕工程科技领域重大方向性、前沿性问题开展研讨交流,发挥学术引领、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此次论坛聚焦了韧性城市的关键科学问题和重大关键技术问题,围绕城市韧性基础理论、交通系统与生命线基础设施韧性、地下空间韧性、大跨/高层结构韧性4个专题,为国内外专家、学者搭建了高水平、高层次的交流平台。
来自同济大学等高校和机构的研究人员认为,重大基础设施的设施网络,设施质量,服务能力都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体系的整体效能。过去几十年,特别是新时代的10年,我国建成了世界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机场、港口、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基础设施整体水平实现了跨越式的提升。
进入新时期,基础设施建设从规划、设计、建造、运维等,在数字化、智能化的条件下,如何进一步提升重大基础设施的韧性,筑牢安全屏障,谋求更高质量的发展,都成为现实需求。
近年来,同济大学瞄准科技发展前沿和国家重大发展需求,紧盯制约国家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科学难题,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同时,汇集各类创新资源,发挥学科群的优势,培育组建了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上海数字城市研究院,同济WCTRS国际交通研究中心,地震工程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等一批学科创新基地。通过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强化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和应用研究,全力服务我国新基建发展和韧性工程科技的体系建设。
(责任编辑:焦点)
- 营收增长、大幅减亏,但快手海外业务也很难讲出新故事
- 中国这十年丨全方位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加快形成 共建“一带一路”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
- 为缓解新房供应短缺,深圳今年要新增6万套商品房
- 继瑞穗、大摩等大行后 花旗也下调了特斯拉交付和利润预期
- 今天,A股迎来“5000时刻”
- 又是这种投资平台!涉案2513万,203名老人被骗
- 公安机关深入推进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 破获案件7880余起
- 刚刚,中国恒大回应被呈请清盘!影响多大?
- 近30万股民“无眠”?刚刚,股价真崩了!更有突发大风暴
- BOY LONDON“躺枪”,一类衣服就能代表一类人?
- 五矿信托“信泽投资第38期”延期一年兑付 上市公司税友股份踩雷
- 国家发改委:常态化充实完善政策储备工具箱 将根据情况适时及时出台
- “红通人员”冯卫华贪污、受贿、挪用公款违法所得没收案一审开庭
- 大摩重申看多中国股市,入境隔离缩短强化国际投资者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