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充电锂电池枝晶难题破解,为新型固态电池设计开启大门
科技日报实习记者 张佳欣
据最新一期《焦耳》杂志,可充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解释了可充电锂电池“枝晶”的电锂电池形成原因以及如何防止其穿过电解液的方法。这一发现最终可能开启一种新型可充电锂电池的枝晶设计之门,这种电池比目前的难题版本更轻、更紧凑、破解更安全。为新
到目前为止,型固可充电锂金属电池的态电商业用途还很有限,其中一个原因是池设枝晶。枝晶可在锂表面堆积,计开渗透到固体电解液中,可充最终从一个电极交叉到另一个电极,电锂电池使电池短路。枝晶
麻省理工学院的难题早期研究发现,锂离子固体电解质材料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来回穿梭,破解会导致电极的体积发生变化。这不可避免地在固体电解液中产生应力,它必须与夹在中间的两个电极保持完全接触。“为了沉积这种金属,就必须扩大体积,因为新的质量正在增加。因此,锂电池一侧的体积增加了。如果有哪怕是微小的缺陷存在,就将对这些缺陷产生压力,从而导致开裂。”
研究团队现在发现,这些压力会导致裂缝,从而形成枝晶。事实证明,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以正确的方向和适当的力量施加压力。
之前,一些研究人员认为枝晶是由纯电化学过程而非是机械过程形成的,但该团队的实验表明,导致问题的是机械应力。
电池枝晶的形成过程通常发生在不透明材料的深处,无法直接观察到,因此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使用透明电解液制造薄电池的方法,可直接看到和记录整个过程。
该团队证明,他们只需施加和释放压力,就可直接控制枝晶的生长,使枝晶与力的方向完全一致。对固体电解质施加机械应力并不能消除枝晶的形成,但它确实可以控制它们的生长方向。这意味着可以引导它们与两个电极保持平行,并防止它们穿过另一侧,从而变得无害。
另一种方法是在材料中“掺杂”嵌入原子,使其变形并处于永久的应力状态。实验表明,150到200兆帕斯卡的压力足以阻止枝晶穿过电解液。
此前,人们认为类似三明治的多层结构可防止枝晶结构生成。但新的实验证明,在垂直于电池极板方向上挤压材料实际上会加剧枝晶结构的形成。取而代之的应该是沿着平面的压力,就像是从三明治侧面挤压一样。
(责任编辑:热点)
- 卡塔尔世界杯开幕当天 同程旅行“看球房”预定暴增超30倍
- 张小泉菜刀拍蒜一拍就断,业内人士:越贵的菜刀硬度越高,但特别脆容易断
- 中国外贸:保稳提质 蓄力前行
- 美国衰退避无可避?美银下调经济展望:增长放缓势头远超预期
- 共建共享文明新风——2022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取得丰硕成果
- 发改委:7月13日全国调度发电量、最高调度负荷均创历史新高
- 国家气候中心:我国高温事件已持续30天,影响人口超过9亿人
- 一出资本局?顶流冯明远提前重仓 奥海科技玩起新能源和光伏概念
- 福建银保监局等部门联合发文,推动新市民金融服务供给与需求相平衡
- 上海发布今夏第三个高温红色预警
- 美国篮球女星在俄被捕,詹姆斯:她怎么会觉得可以找美国撑腰
- 天齐锂业:预计上半年净利润为96亿-116亿元 同比增长至少110倍
- 广东29镇入选全国百强:东莞佛山扛大旗,这些“土豪镇”富可敌城
- 【广发期货异动点评】镍:美通胀超预期,镍价快速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