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落实从业禁止制度的意见》 对师德严重违规问题“零容忍”
原标题: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落实从业禁止制度的零容忍意见》 对师德严重违规问题“零容忍”
中国网财经11月11日讯 据教育部网站11日消息,11月11日,部门最高人民法院会同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落实教育部发布《关于落实从业禁止制度的发布意见》(法发〔2022〕32号)。
《意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关于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从业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禁止见对原则,就依法严格执行犯罪人员从业禁止制度,制度进一步加强司法保护与学校保护、师德社会保护的严重衔接作出了规定,旨在为净化校园环境、违规问题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零容忍切实保护未成年人提供强有力的部门司法保障。《意见》共10条,联合落实主要内容如下:
一是发布明确了司法机关在办理教职员工犯罪案件中适用从业禁止、禁止令规定的具体规则。《意见》规定,教职员工实施性侵害、虐待、拐卖、暴力伤害等犯罪的,人民法院应当依照《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六十二条的规定,判决禁止其从事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工作。教职员工实施前述规定以外的其他犯罪,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和预防再犯罪的需要,依照《刑法》第三十七条之一第一款的规定,判决禁止其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或者假释之日起从事相关职业,期限为三年至五年;或者依照《刑法》第三十八条第二款、第七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对其适用禁止令。
二是规定了在教职员工犯罪案件的判决生效后,人民法院应当向教育行政部门送达裁判文书。《意见》规定,判决生效后,人民法院应当在三十日内将裁判文书送达被告人单位所在地的教育行政部门;必要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将裁判文书转送有关主管部门。因涉及未成年人隐私等原因,不宜送达裁判文书的,可以送达载明被告人的自然情况、罪名及刑期的相关证明材料。
三是明确了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与犯罪教职员工所在单位、主管部门处理、处分和处罚的关系。《意见》规定,教职员工犯罪,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生效后,所在单位、教育行政部门或者有关主管部门可以依照《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等法律法规给予相应处理、处分和处罚。符合丧失教师资格或者撤销教师资格情形的,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及时收缴其教师资格证书。
为切实解决司法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突出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优先保护,《意见》还明确,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校外培训机构的举办者、实际控制人犯罪,参照本意见执行。
下一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将指导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教育行政部门,准确执行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和《意见》的有关规定,准确适用、严格执行从业禁止制度,对师德严重违规问题“零容忍”,净化校园环境,为未成年人健康安全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责任编辑:娱乐)
- 8月30日美股成交前20:AMD称将推出全球最快游戏处理器
- 斯里兰卡议会将于17日讨论对总统的不信任案
- 房企违约,投资者收获了一个歉意
- 抖音上市渐近,抖音电商开始拼「多多」
- 11月23日沪深两市涨停分析:粤传媒收获6连板 高乐股份、英联股份、标准股份均实现3连板
- 15.8亿银行结余变成16万,中怡国际爆大雷
- 毁约校招生,理想、小鹏暂缓人员扩张
- 北京新增2个中风险地区 现有中高风险地区“37+17”
- 11月22日沪深两市涨停分析:粤传媒收获5连板 太龙药业走出4连板
- 个人养老金政策落地后续:各类机构筹谋布局
- 2021年TOP50上市房企现金流PK:碧桂园万科手持现金最多
- 商务部谈4月进出口增速回落: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完整稳定
- 专家:白酒产业当务之急是开发年轻人群体
- 韩国4月ICT出口同比增17%创同月最高